【布莱斯峡谷】石林上的朝霞

阅读数:1949
发布:2016-10-21 07:37:14
  • 字号
  • 100%

【布莱斯峡谷】石林上的朝霞

2014-10-13 12:25 扛摄像机的金鱼 阅读 0

我在哪里?


自驾拍日落,跟团拍日出,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真的,无论是大团还是小团,摄影团还是脑残团。

自从明白了这件事情,跟团也就少了叽歪。好的团,无论人数多少,时间都是控制得刚刚好的,比如,“恰巧”在日落的时候经过处女河峡谷,“恰巧”在8点到达Bryce,“恰巧”正午的时候去锡安(锡安不适合早晚拍照,这个事情后面会讲为什么),“恰巧”8点到的大峡谷,“恰巧”11点到的羚羊谷……由于自己之前做过类似的事情(带建筑师去双年展),所以才会了解这些组织团游的细节。

哪怕自己组团摄影游,就像上回我跟一帮人去色达,也是这么个作死法,只是装备不够精良,做不到每3个小时都能“恰好”如约而至。

而“自驾拍日落”的要求则是在景点旁边不远的地方预订住宿,比如纪念碑谷旁边的Kayenta,这样完全可以在纪念碑谷拍完星星,在晃晃悠悠开30分钟回去。但是千万注意,别在最后的途中还在163号或者89号公路上一路狂奔找住宿,那条公路是穿沙漠的,你懂的。


所以下午从拉斯维加斯出发,5点的时候穿越处女河峡谷,晚上到达圣乔治。第二天早晨6点出发,8点左右,就来到了Bryce的日落点。嗯,还有个日出点,不过都没关系,一样都可以拍到好看的日出和日落。

​Paunsaugunt高原的结尾,丹霞已然不多,但是还能看得到一些。说是叫“布莱斯峡谷”,其实不是峡谷,是一个大断层,由于雨水比较多,温差又经常很大,冰水把丹霞劈成了石林。

Paunsaugunt高原与科罗拉多高原相互咬合,往西就是“内华达大坑(Great BasinDvide)”,米版的塔克拉玛干,但Paunsaugunt上没有什么沙漠。所以对于大部分时间在科罗拉多高原上晃悠的我们来说,这次米西之行“去的是米国的新疆!还是南疆!”……

由于依然是高原,早晚温差特别大,9月底的早晨穿个薄的腈纶棉羽绒服都不为过。我自己是套了个卫衣,再批了个大毛衣的。


日落点有东西两条Trail,西边的还在黑暗之中,就已经有人下去走了。


有些版本的游记或者营销文件中会提到,北美的土著认为石林是死去的战士,一旦被唤醒,……

我只想说,齐格弗里德你乱入了吧……

不过的确是这样,只要有过文化交流,乱入就成了稀松平常的事。苏人学会了骑马,纳瓦霍人学会了打银,都是西班牙人教的(纳瓦霍人打银是很出名的,如果你恰巧有个“印第安风格”的银饰,那个90%是山寨纳瓦霍风格的)。如果觉得西班牙人上了美洲就只做Killing&FXXking的事情的话,你们可以认为我说的话超纲了。

PS我们杂志6月刊讲海洋那期,有作者在搜集传统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海怪形象中搜出了手持粪叉的波塞冬……汉朝啊亲!!!


早晨,连阴影的地方都是红色的。

石头显得脆弱得发亮。

东边的Trail上两个徒步的人。


丹霞向远方绵延。

PS虽说长得像彩丘,但是实际上还是硬质砂岩,不像定义里彩丘那么软。

红色的砂岩被叫作“纳瓦霍砂岩”,不过怎么听怎么像流放3000英里之后的安慰奖。

《风语者》里,Ben说打完仗想回家教历史,某个欧白男说,教啥?教怎么割传教士的头皮?Ben说,流放3000英里,对你们来说,一定超纲了吧?

总之,凡是西部片,必定去纪念碑谷取景;凡是表现纳瓦霍人,必定用苏人的帐篷(纳瓦霍人不用帐篷,人家不是游牧民族)。在米国,“欧白男”,尤其是“中(年)白男”,就是广场舞大妈。不过《风语者》拍得还是烂,把好端端的一个题材糟蹋了。具体怎么糟蹋了,等到进到纳瓦霍自治区那片,比如羚羊谷,再说。

PS,《风语者》一般被用来扫纳瓦霍盲,《风中奇缘》是扫苏盲的。其他原住民的民族我还真不知道……


准备下到东边的Trail。


远眺,还是很齐整的,阶梯形的断层。


正中间,有个像火焰哥特式的教堂(比如米兰教堂)的尖,上面还带着天使像的,每转个角度,天使的动作都不同。

就是这个,很神奇的感觉。

立刻想到米兰


东边的Trail走下去,在一个点上是与西Trail汇合的。顺光看去,阴影在兵马俑上游移。


而东边的石头,都快变得透明了。


远方,来自科罗拉多高原的呼唤。






来玩之前特意买了这件大毛衣来装13。

天空好蓝。

PS本篇凡是有我出现的镜头,全部是同行的一位BTV编辑大遇儿拍的。她说她以前曾经想报考商业摄影专业的。


人在石头面前,就这么渺小了。


继续走下去。


我来了,我看见了。

分享此文章

分享到微信

请在移动设备上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并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待微信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