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的海运大厦(Marine Building)(一)

作者:阿呆shanghai
阅读数:2163
发布:2016-11-30 07:27:12
  • 字号
  • 100%

温哥华的海运大厦(Marine Building)(一)

2014-09-02 14:50 阿呆shanghai 阅读 0

 

余为土生土长上海老男人,于国际饭店、锦江饭店等上海滩老派“型楼”多有些温软的感觉,更不用提大光明、国泰以及过去坐落在淮海路龙门路口的嵩山那些老电影院了。这回在大洋彼岸的温哥华消夏,走过路过了几栋可与三十年代上海老建筑比对的房子,在此略加绍介,以供同好批评。

少居八仙桥,在一栋有深褐色耐火砖和竖向抹灰线条的老银行楼上度过了15年。近几十年的建设把那一整块变成了延中绿地,剩下的只有已经模糊的记忆。余也因此落下了毛病,行走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老房子必纠缠不清。

去夏某晚,在温哥华市中心闲逛,昏黄的灯光下看到了熟悉的颜色和线条,整个的异乡遇旧雨。


那天晚上,海运大厦的大门之上三盏小灯隐约印出那些放射型线条,Art Deco!余脱口而出。立马维基百科,了解到此乃加拿大最有名的Art Deco建筑Marine Building。

海运大厦由McCarter和Nairne设计,楼高22层(一说21层,经考证是5.1米的阁顶算一层还是算两层所导致的差异),97.8米,比之上海24层国际饭店高出不少。考虑到东西方人的体格差异,具有合理性。遥想当年(此楼于1930年10月7日建成),此楼雄踞大英帝国高楼之首。



这幅写实作品大体呈现了上世纪60-70年代的情形,海运大厦还是鹤立鸡群。



而今天其体量见小,窝在一众巨厦之中。已经很难拍到全貌了。


在温市海滨的有关海运大厦的图文介绍中,也仅能用个玻璃镜像示人。余也整一个,倒也有趣。

有容不在体大,看不到全的也不要紧,海运大厦的精彩可通过细节一一摸到。




照例,在每栋有意思的老房子门边,温市政府有这么块历史遗产标牌,简单介绍了几条相关的信息,譬如:建造年代,设计建造者,建筑风格之类。这块牌子上特别强调了大堂和楼顶的装饰。



楼顶参照了阿兹泰克金字塔造型,以浅色陶砖修边。塔楼外面是观景台,可以远望北山,近观煤港。可开张之时恰逢大萧条,25分的门票就没卖出几张。



Hasting街西望,是唯一还能见到全个的角度。



早年同角度的油画。(1945, painted by BrianCroft



所谓加拿大最伟大的大门,马路对面远观。其伟大之处可能还要通过凑近了亵玩才能体会。


褐色的面砖干净利落。


温市老房子的窗户上下滑动开启。此行制在上海西区的30年代建筑也有见到,比如复兴中路的黑石公寓。



海运大厦的边角敷以陶砖,有些可能为Ernest Batchelder的作品,但多数或是其参与设计的。Batchelder是有大名的陶艺家,专做各类手工瓷砖,其作品从上世纪20年代其风靡北美。其创立了Pasadena ArtInstitute,是极少以匠人变身主流艺术家的。在大堂里还可见到Batchelder为海运大厦亲手打造的陶艺。



主入口是建筑的重中之重,这扇门当然不含糊。
门边的铜饰以海洋生物为主要描绘对象。那个夜铃似乎已不能正常使用。

那些水生植物有一些来自于新艺术和art deco的混搭风。

门上鹰饰的直来直去的线条则直接了当地宣示了上世纪30年代的时代最强音Art Deco风格。

大门的用料讲究,玻璃印花却是简单而熟悉的直线。

木头还是比现时的不锈钢有亲和力。

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海军少校Hobbs认识到温哥华在航运业未来的重要性,就念着替走船的盖栋楼。其对设计师Nairne说:“这栋楼要像刚从海中升起,沾着水草和鱼蟹”(risingfrom the sea, clinging with sea flora andfauna)。大门门拱之上因此挂满了类似的玩艺,Nairne派手下整天想着如何把水里的变成ArtDeco。

 

2014年9月2日


 





 


 

 

分享此文章

分享到微信

请在移动设备上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并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待微信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