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新视界,从圣伊莱亚斯到兰格尔的穿越–黄石阿拉斯加行记

作者:Alwaystravel
阅读数:14186
发布:2016-09-30 06:08:00
  • 字号
  • 100%

冰与火之歌:新视界,从圣伊莱亚斯到兰格尔的穿越--黄石阿拉斯加行记(9)

2015-11-01 16:05 Alwaystravel 阅读 0



  

 

 
    

    

这是一个冰雪王国,一个相当于六个黄石、总面积比整个瑞士还要大的国家公园,这就是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Wrangell-St. Elias National Park & Preserve)。


               左起:圣伊莱亚斯、奥古斯塔、温哥华


一座又一座险峰、一条又一条冰河,阿拉斯加、楚加奇、兰格尔和圣伊莱亚斯山脉齐聚于此,这儿有极圈外世界最大的冰原、世界最大的山麓冰川、北美和极地外最大最长的入海冰河、世界最大的活火山之一,还有全美16座最高峰中的9座。

从美国第二高峰、海拔5489米的圣伊莱亚斯峰顶,你可以一路滑向太平洋的阿拉斯加湾,地球上也许找不到第二条垂直落差更大的登山滑雪线路。对于喜欢冰川雪山的游客、喜欢户外运动的探险者,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就是圣地。


 

占地5.36万平方公里的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12月1日,当时还是国家纪念地,次年与毗邻的加拿大克卢恩国家公园和保护区(Kluane National Park and Reserve)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80年的12月2日又由卡特总统批准成为了国家公园。


               海鸟飞越122公里长的哈伯德冰川和海拔4577米的美加界峰哈伯德


兰格尔-圣伊莱亚斯,也许是全美所有国家公园里唯一只通未铺装路面的一座(迪纳利还有24公里的柏油路),她原始狂野、桀骜不驯,去年全年只接待了大约7.47万名游客,还不到大峡谷和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百分之二。

从2012年起两次搭乘邮轮游览了位于国家公园东南部、除了极限探险只能从海上游览的圣伊莱亚斯山脉,饱览了美加界峰圣伊莱亚斯峰和北美最大的入海冰河哈伯德,这次,琢磨着从西部入园,脚踏实地地在兰格尔-圣伊莱亚斯走上一圈。


        
   

由格伦纳伦右转上理查森公路(Richardson Hwy),秀丽的铜河东岸绵延着白雪皑皑的兰格尔山脉火山群。大约在3亿年前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后形成了兰格尔火山弧地块(Wrangellia Terrane),这一地层在接下来的2亿年时间里不断北移最终形成了北美西北部地带。从2600万年前开始,这一区域的火山持续喷发出成千上万的玄武岩熔岩流形成了总面积约1.04万平方公里的兰格尔火山区(Wrangell Volcanic Field)。


  

千万年的火山运动,造就了兰格尔-圣伊莱亚斯西部的诸多活火山和休眠火山。天气晴朗的日子,在格伦公路和理查森公路都能看到巍峨的德罗姆(Mt. Drum)、桑福德(Mt. Sanford)、兰格尔和布莱克本(Mt. Blackburn)等火山。


 
               海拔3661米的德罗姆休眠复式火山,形成于70-24万年前的两次大喷发


海拔4317米的兰格尔火山是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唯一的一座活火山,这座盾状火山顶有一个6公里长、4公里宽的冰火山口,西北坡还有一个萨内蒂火山锥(Mt. Zanetti)。


  

离格伦/理查森公路路口大约13公里的铜河畔,坐落着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设在园外的访客中心,在这儿不仅可以拿地图手册、看介绍公园的短片,还能走很短的步道俯瞰风景秀丽的铜河以及远眺兰格尔山脉的诸多火山主峰。


   

离开访客中心沿着理查森公路往南飞驰近40公里后左转上爱哲顿公路(Edgerton hwy),起伏的道路伸向远方的兰格尔山。


  

驱车54公里过了小镇奇提纳(Chitina)后,前方,终于出现了麦卡锡公路(McCarthy Rd)的起点。


 

阿拉斯加州的历史,离不开淘金热和采矿业。1899年,美国地质学家奥斯卡·罗恩(Oscar Rohn)来到兰格尔山脉中的一条冰河随后以阿拉斯加探险家罗伯特·肯尼卡特(Robert Kennicott)的名字命名,接着他又发现在周围的山上蕴藏了极其丰富的铜矿。次年他把(矿藏)这事告诉了两名寻矿者史密斯和华纳,然后带着他们上山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纯度最高达77%的博南沙铜矿(Bonanza)。

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矿业工程师斯蒂芬·伯奇(Stephen Birch),他洞识到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便立即把史密斯和华纳的博南沙铜矿股权买了下来,然后靠着自己的人脉在美东找到了投资者包括古根海姆和J.P.摩根,并于1907年成立了阿拉斯加辛迪加。

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开矿并修建一条从肯尼卡特到科尔多瓦(Cordova)315公里长的铁路以便把开采的铜运输到美国本土。1909年,如今麦卡锡公路上的铁路动工开建了。

沿着麦卡锡公路驾驶不到2公里,就到了铜河大桥。桥下的河岸边有不少类似磨坊的捕鱼渔轮,别看河水湍急浑浊,这儿可是上等红三文鱼的产地,阿拉斯加当地居民还允许用抄网在河边手工捕鱼。


 

全长约96公里的麦卡锡公路全程都是未铺装路面,刚开始的一段相当平整还能以7-80公里的时速前进,可是没过多久,坑坑洼洼来了,下过雨之后更是车过溅起泥花一片。无论是安克雷奇还是费尔班克斯,大连锁车行都不允许所租车辆驶上未铺路面,不过如果嫌GoNorth等当地公司可以开麦卡锡公路的车贵的话,还可以打电话给安克雷奇机场的Budget,只要你自备全险而且租赁SUV或大型车,他们公司就允许你前往麦卡锡。


 

沿着满是滩涂的奇提纳河往东行驶,途中有不少湖泊都是垂钓红三文和银三文的好地方。


 

在27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库斯库拉纳单行桥(Kuskulana Bridge),这座高72.5米、跨越库斯库拉纳河的铁路桥建于1910年的冬天,想象一下当年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工人们艰苦卓绝地在兰格尔险山恶水中凿出一条铁道,金钱和利益的作用是多么伟大。


  

接着往东19公里的公路边可以看到一座吉拉希纳木架桥(Gilahina Trestle),这座27米高、271米长的铁道支架桥总共使用了大约3540立方的木材,在1911年的寒冬仅仅用了8天时间就全部完工。由于兰格尔-楚加奇山脉崎岖的地貌,这条运铜铁路线15%的路段都建在支架桥上。


 

途中找了个野餐桌折腾午饭,顺便弄几个明日早午餐的便当。这一路上你会看到不少保护区的标志,这和国家公园有啥区别呢?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性质差不多,最根本区别就是前者允许狩猎以满足当地人的居住生活需要。


   

经过近3小时的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了麦卡锡公路的终点:步行桥。这儿属于兰格尔-圣伊莱亚斯自然保护区,土地都是私有的,所以停车还得付费。不过由于预订了肯尼卡特冰川旅馆(Kennicott Glacier Lodge)的住宿,所以在指定的停车场免费停车,然后走到桥边(白天停车场边有车送到桥头)的一个小电话亭打电话给旅馆前台让他们来接。




桥下,肯尼卡特冰川融水形成的肯尼卡特河蜿蜒而过,远方,是奔腾而下的大冰瀑布。在此露营,也是美景无限。

 
 

 

桥的另一头有一个小小的候车亭,对面展出了当年铜矿镇的古董交通工具。


  

从这儿到麦卡锡和肯尼卡特分别有1公里和8公里的距离,夏季从早到晚差不多每半小时有一趟往返桥头和两个小镇的班车,车资5美金。等了没多久,旅馆的班车来了。据说来的路上看到了一大一小两只麋鹿(驼鹿),如果徒步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得离远些,这种动物还是有相当大的危险性。

旅馆坐落在肯尼卡特冰川边,抬头就能望见兰格尔山脉的最高峰、海拔4996米的火山布莱克本峰(Mt. Blackburn)。近几年Alaska TourSaver这本折扣券都有肯尼卡特冰川旅馆住一晚送一晚的优惠券,在美国最大的国家公园里冰川脚下住俩晚上才195美金,性价比算是相当高了。


  

旅馆位于美国国家历史地标、如今已废弃的肯尼卡特矿镇遗址上。旅馆总共有两栋楼,老楼的房间和黄石公园内最基本的差不多,除了床和小桌椅外只有一个洗脸池,卫生间都是共用的。

旅馆内挂满了老照片,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


 

入秋了,清晨,楼外一层薄薄的霜冻。初升的太阳,慢慢映红了远方的布莱克本峰。这是一座由500-340万年前火山喷发出的花岗熔岩形成的盾状火山,顶部还有一个破火山口。火山正面的冰原下,流淌出一道巨大的肯尼卡特冰川。


  

漫步来到镇上,不一会,布莱克本火山便被日出染成了金黄。站在肯尼卡特冰川冰碛边缘的山坡上,静静享受这无与伦比的美。



  
 
   

天终于大亮,回到旅馆在餐厅要了杯咖啡坐在长廊上,慢慢欣赏这火山冰川的胜景。


 
 

吃完早饭,向导L来了,今天我们要去鲁特冰川(Root Glacier)上走一圈。在旅馆斜对面就有St. Elias Alpine Guides和Kennicott Wilderness Guides两家户外公司,都提供冰川健行和攀冰等活动。

从旅馆到冰川的冰舌差不多3.2公里,首先需要穿过废弃的肯尼卡特铜矿遗址。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这个小镇的名字怎么和冰川不一样,前者是Kennecott后者是Kennicott,据说是当时命名的时候办公职员开小差把字写错了,所以铜业公司和小镇都叫做Kennecott。不管怎么样,咱都叫肯尼卡特吧。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过板块构造和漂移,把太平洋海床底下的岩层带到了如今的阿拉斯加,在肯尼卡特周围,如今可以普遍看到2亿年前山体下层更为古老的深色尼柯莱绿岩(Nikolai Greenstone)和山体上部稍微年轻的浅色奇提斯通石灰岩(Chitistone Limestone)。

绿岩中稀松的含铜矿物经水溶解后被挤压至上层的石灰岩,随着时间流逝形成了含量极高的铜矿石。在小镇背后的博南沙山上,有许多岩洞内蕴藏着含铜量高达2/3的铜矿石。


 

1911年,通往肯尼卡特的铁路通车了。为了吸引采矿工人来此安心工作,这儿建起了学校、医院、娱乐厅和图书馆等生活娱乐设施,而且工资比本土48州的任何矿区都要高。当时肯尼卡特的工人主要来自欧洲的芬兰、挪威、瑞典、瑞士等国,甚至还有在洗衣房和厨房打工的中国和日本人。

夏季,肯尼卡特镇上的国家公园访客中心提供各种免费的节目,包括园方工作人员带领参观宿舍等遗址设施,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年美国这个铜矿之都的概括。


 

肯尼卡特一共有博南沙、珍宝(Jumbo)、冰川等五个铜矿,采矿工人在山上挖到铜矿石后通过缆车和隧道运至山下镇上的检验室检验纯度,然后送到旁边的工厂提炼。工人们下班之后回到宿舍的公用浴室用蒸汽设备清洗干净,舒舒服服洗完澡后便可以去食堂享用香喷喷、热腾腾的员工餐。

从旅馆出来往北走没几步,就能看到位于左手边的西宿舍(West Bunkhouse)。这栋建于1917年的铜矿镇上第一家宿舍总面积达1099平方米,一楼设有厨房和食堂,二楼则是宿舍。当时的厨子来自日本,这些工人2-4人住一个房间,整栋楼可以容纳80人。

西宿舍北面坐落着当时的邮局和杂货店,公园在肯尼卡特的访客中心便在杂货店里头。继续往北走的话,就到了桥头,右手边有一栋红墙白门窗的信息中心,当年就是铜矿镇的火车站。

整车的铜矿就从这儿拉往西南面的科尔多瓦港,再用蒸汽船运到华盛顿州。为了保证冬天铁路运输的顺畅,铜业公司采用了包括一节旋转式铲雪机车在内的三个机车头,不过在恶劣的暴风雪中,运送铜矿的火车曾经一天只"爬行"了2公里多。从1911年到1938年肯尼卡特铜矿运作的二十多年里,这儿一共开采了近60万吨、当时价值2亿美元的铜矿以及900万盎司的白银。



                 National Creek左侧是检验室和医院,右侧是宿舍
  

穿过仍旧铺着铁轨的旧厂房,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近一百年前热火朝天的铜矿镇依稀就在眼前。


   

当年从博南沙和珍宝等铜矿的矿石便是通过缆车直接运输到这个厂房内,高峰的时候每天能够运送1200吨铜矿石。这栋建于1908年、花了10年才完工的14层楼建筑依山而建,气势相当宏伟。


  

继续往前走,左手边有一栋机器仓库(Machine Shop)和发电厂(Power Plant)。


 
 

有着4根烟囱、三层楼高的发电厂占地1228平方米,里面采用了两套柴油发电机组,1924年8月因火灾被焚毁,不过仅仅过了两个月新厂房又拔地而起。
 

 


沿着小径往前走,过了博南沙溪和珍宝溪后不久就到了通往鲁特冰川冰舌的小径入口。入秋了,沿途可以看到金灿灿的阿拉斯加柳树、火红一片的火龙草,还有随风飘逸的黄仙女木(学名:Dryas drummondii)。仙女木开花之后长了白色小棉球,由于像没梳过的白头发,当地人便称之为"小爱因斯坦"。


   

沿途山谷内满是黑乎乎的砾石,其实都是肯尼卡特冰川的末端冰碛,下面暗藏着不少冰洞和冰湖。终于来到了鲁特冰川的冰舌下,L从包里拿出一副冰爪(Crampons)交给我,咱们要上冰川罗。


 
 

鲁特冰川源自海拔4220米的里格尔火山(Regal Mountain)南坡,总面积几十平方公里,向南流淌后汇入源自布莱克本峰的肯尼卡特冰川,如河流一样算是肯尼卡特的支流。

走过一段崎岖不平的冰面后,我们来到了一道冰墙和蓝色冰池西侧,里格尔火山南坡的正面。前方山顶,冰河遇到陡坡后急坠差不多2公里形成了气势磅礴的阶梯大冰瀑布(Stairway Icefall)。






  


我从包里掏出一个苹果递给L,席"地"而坐边聊天边欣赏这大自然奇观。L是阿拉斯加大学地质学科的研究生,正好在兰格尔山脉参与一项冰川主题的野外科研,于是便滔滔不绝和我讲了许多有关冰川的深入知识和见解。

冰川表面不断融化和结冰的过程,以及冰川向下流动与相互挤压,都会带来黑乎乎的杂质和冰川粉等物质,不同的季节来此看到的冰池也不尽相同。

  
       

返程时,我们往西面绕了个圈,去一些冰穴(Moulin)看看。当冰川表面融水渗入缝隙时往往会形成大小不一的坑穴,有的直通冰川最底层。


  

冰川表面的冰缝也是大小不一,有些宽而长,为了安全起见还得绕过去。


   

前方忽然响起轰鸣声,一道瀑布坠落深渊。向导捡起一块大的砾石扔入冰穴中,却久久听不到回音。


  

"这儿攀冰蛮刺激吧?" 我随口说着。

L吐了吐舌头,"还是选别的地方吧。"


  

不少冰穴上结了薄冰,还可以看到冰封的气泡。


    

有些蓝,实在是透人心扉;有些冰,实在是纯净无暇。于是我们蹲了下来,敲下几块薄冰放入嘴中,一阵甘甜。


   

告别向导,回到肯尼卡特冰川旅馆享受慢时光。餐厅里,杯盏交错,明天,还有更多的惊喜。

分享此文章

分享到微信

请在移动设备上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并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待微信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