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美国:华盛顿国际间谍博物馆

作者:喜行于摄
阅读数:2057
发布:2016-10-13 06:42:50
  • 字号
  • 100%

你所不知道的美国

2015-06-24 20:12 喜行于摄 阅读 0

美国首都华盛顿唐人街附近有一个国际间谍博物馆,馆的设计本身就神秘莫测,里面的展品更是引人入胜。

001.看到这个招牌,喜行于摄不由分说地改变了原来的游览计划,兴致冲冲的闯到国际间谍博物馆里面。

002.这个博物馆很特别,收费!华盛顿的博物馆绝大部分都不收费,但间谍馆要收,门票不菲,18美元。

003.收了钱,发了一个Pass,可以进门了,卡通人物很有特点。像个007-James Bond!


004.进了门,就变成“俘虏”了。缴枪--相机交上保管--绝对禁止照相。内景的照片只好求助于网络。金属探测一遍,没事,参观开始。博物馆大楼外面是夕阳夕照,里面可是阴森恐怖,惊险刺激,充满玄机。

005.煤块炸弹 1942-1945年的二战期间,由美国特务部门发明使用。这是空壳的伪装煤块,里面填充的是炸药。特工人员使用涂料将假煤块涂成与目标煤堆相近的颜色,然后投到敌方的蒸汽车头或蒸汽轮船的煤堆里,达到在燃烧时使锅炉发生爆炸的目的。

006.衣扣相机 1970年代,苏联克格勃发明。将微型相机的镜头掩藏在一个伪装的大衣扣上,相机放置在衣兜里,里面的连线和快门相连,特工人员手控快门达到拍摄的目的。这种伪装十分成功有效,以至于直至今日特工人员还在使用这种方法。

007.密码电报 1944年二战期间,由德国人发明使用。

008.唇膏手枪 又被叫做“死亡之吻”。1965年由苏联克格勃发明使用。这是直径为4.5 毫米的单发手枪,便于藏在小手袋中。冷战期间,在西柏林边境线被截获。

009.树干窃听器 1970年代早期,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发明使用。窃听器藏在树干中,外边由树皮包裹伪装。窃听器的上方太阳能装置为窃听器提供动力。该装置安放在苏联军事基地附近,不断向窃听器上空驶过的美国军事卫星发送重要的军事情报。

010.邦德小汽车 1964年James Bond 首次使用。此车的机关枪,自动充气胎,防弹车身,雷达装置,弹射座椅设计都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同时该车的某些性能为特工人员在特别危险地区汽车使用提供了借鉴。

011.二战时期间谍使用的通讯装置。

012.鸽子相机 一战期间由美国发明使用。特工人员利用信鸽的优势,将微型相机放在信鸽的下腹,在信鸽飞跃的敌人营区目标的上空不断拍摄,特工人员将信鸽带回的照片进行破译。

013.鞋跟发报机 1960年代由苏联克格勃发明使用。通常将带有微型电话电池的发报机安置在目标人的床边,以窃听目标人的谈话。使用时由仆人将鞋和其他衣物混在一起,抽动白色装置,发报机开始工作。

014.带有多国护照和美元的旅行箱,里面还有假发。

015.德国小镇 --间谍学校的组成部分国际间谍在被派出之前要进行仿真训练,德国小镇是克格勃的训练基地。
016.作为博物馆组成部分的“间谍学校”还有大量对游客进行“培训”的互动式视频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破解密码,辨认出接头地点,在某个看似平静的场合辨别出可疑的间谍活动,其中一个虚拟现实设备还可以让参观者走入虚拟酒店大厅的人流中寻找经过伪装的间谍。更刺激的是,“间谍学校”还将教你如何安装电话窃听器、如何乔装易容、如何使用间谍摄影机等伎俩。

017.在这里,喜欢间谍类影片的参观者可以跟制作影视片的导演讨论间谍故事和人物的真伪,探讨影片拍摄的技巧。为了增加参观者的切身感受,博物馆设计了很多动手节目,包括让人们拆装具有间谍功能的收音机,设计和破译通信密码,发明具有伪装性能的仪器。组织者认为安排这些参与性的活动,有助于刺激参观者的好奇心,让他们理解间谍活动的风险环境,体会间谍文化。

018.国际间谍博物馆(InternationalSpyMuseum)历时7年建设,于2002年7月1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正好与联邦调查局FBI相毗邻!从外观看,由灰色方砖块砌成博物馆怀旧色彩颇浓。不要看外面一片阳光,当从里面转了一圈出来时,骨头里都会冒出丝丝的寒气。

分享此文章

分享到微信

请在移动设备上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并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待微信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